睡覺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,不需要人教,自然而然就會睡。但近代人失眠比例卻節節攀升。2019年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統計,台灣失眠比例已達20%,等於每5個人就有一個人失眠。

失眠是一種症狀,而非疾病,就像肚子痛或發燒一樣,只是一種疾病的象徵,必須找出潛在的病因加以治療,而非只單純治療失眠症狀。

 

失眠的成因可以歸因於生理、心理和行為因素,美國學者斯比爾曼(Arthur J.Spielman)等人提出透過3個因子探討失眠的成因,分別如下。

  1. 前置因子(predisposing factor)

指的是人與生俱來的特色或個性,使人容易有失眠的情形,如:年齡、性別、疾病、家族失眠使、個性容易緊張、焦慮等。

  1. 觸發因子(precipitating factor)

指的是引起失眠的事件,如:和伴侶分手、離婚,讓你心情很糟糕到失眠;家人突然生病讓你擔心到失眠;親朋好友過世,讓你徹夜難眠;學生考前壓力大,緊張的睡不著覺;突然失業,讓你為了今後生計擔心到失眠;也可能是生活習慣突然改變,如結婚、生小孩,尤其是生完小孩,作息必須配合小朋友,半夜還要起床餵奶,睡眠大大受到影響。

  1. 持續因子(perpetuating factor)

指的是讓失眠長時間持續的原因。比如說很多人一看到床就覺得自己今天又會失眠,心情上自然焦慮有壓力,一有壓力,晚上又睡不好了。

 

改善失眠的分法有很多種,如果是焦慮造成的失眠,可以試試看月熊重力好眠被,利用重量的包覆,產生 #深層觸壓感 ,醫學證實深層觸壓感會活化副交感神經,進而降低皮質醇(俗稱壓力賀爾蒙)及腎上腺素,有安撫情緒的效果,讓你可以自然的放鬆身心,放鬆了,自然就好睡了。